权力失衡,他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他会如芒在背,如梗在侯,更会想办法分化拆解消弱,另外寻找培值力量去制衡,这是一个帝王的本职工作。
不然为什么他明明没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打算,却依然招了李恪从南方返回,后来立了李承乾为太子,明明非常恼怒封德彝暗中陷害长子支持李恪,还依然封了李恪为汉王。那是汉王啊?
汉唐汉唐,前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从汉王起家的,这个称号决非后面的蜀王和吴王能比的,这也是李恪最接近太子的一刻,后面就越来越远。
再后面更是做过郡王,各州都督等,越来越不济了。
封太子的同时,封了次子为汉王,就是为了制约太子,汉王这个封号,也隐隐给了李恪一种隐晦的暗示,给了李承乾莫大的压力,这正是由权力平衡的属性所决定的。
从这一点儿看,李世民已经具备了一个帝王的视野和思维。
同理,若是杨岌和秦王旧将搞在一起,那他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只有和他们做对,才能让李世民看中他,做为另一股势力来培养,用以平衡李靖李绩侯君集他们。
这样算来,和他们关系越是不慕,杨岌反而升得越快,掌握的权柄也越大。
毕竟,那么一个庞然大物,想要制衡住,力量小了可不成。
这都是李言两世为人,在权力场中打转,摸爬滚打,熬出来的帝王心术啊!
这里面的事情太过微妙和复杂,杨岌一个粗汉,又没怎么渎过书,cpu本就简单,根本就理解不了这么繁琐的人性体悟,也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只需要把之前的东西消化理解就好了。
再多了,他的脑容量就会被挤暴,瘫痪掉。
李言三世为人,政治眼光何其毒辣,找的路子,就是为杨岌这种中人之姿的人专门量身打造的。
杨岌此人头脑简单,胸无城府,纯粹的莽夫一个,打仗不行,政治智商和眼光更是不在线。根本无法单独执棋,在朝中自成一系力量,只有做一个孤臣,一个功狗,坚决站队皇帝,才能更快的在朝堂上立足,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不然,在自己不能出头的情况下,这种他玛的胆色,朝中随便来一波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