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着重获自由的战马消失在远方,似乎这样就算恭送颉利的灵魂离开。
李言虽不然对此怀有异疑,却也没有干扰,选择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百姓的风俗。
翌日,取颉利平时所用之物,与尸体一齐焚烧。
将烧后的灰烬收集起来,等待以后选择好地方埋葬,并且在时间上有所不同,春季死的,要等到秋末草木发了黄,才能埋葬;而秋冬死的,要等到春天草木繁茂时才去埋葬。
颉利只能等到来年下葬。
到时埋葬的时候,亲属还要对其进行祭祀,墓中留下石刻,画上死者形象及其生前征战的情况。
身前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则立一石人,以为记念,载着墓主人繁荣的过去,并以所祭的羊马头衔挂在石人上。颉利身为可汗一生杀人无数,其所立石人,多至千百尊。
七日之后,从北方陆陆续续赶来许多人群,个个都是风尘仆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颉利的亲近族人和部下,还有施罗叠在南征时从战场上提拔起来的将领。
这些人来到哈那尔后,开始祭奠颉利。
颉利是横行草原多年的大可汗,威望极高,曾经长期统治整个草原,多次带兵南下逼得唐朝低头。
他的离去,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众人到来之后,看到世子施罗叠安然无羔,同时颉利也留有遗言,可汗之位传给世子,而另一个强劲的竟争对手右贤王也并没有出妖蛾子,大家也都放了心。
不过,汗位更迭和中原的皇帝传承是一样的,不仅仅是换个老大那么简单。伴随着权力的重新洗牌,随之而来的就是血腥遍地,一大批人跟着人头落地,势不可免。
在原先摆放颉利灵堂的地方,施罗叠高坐首位。
左首第一位就是李言,随后是赫尔木,古仁图,以及十二位千夫长;右手边是颉利的三位同族,分别是阿史那咕叶护、阿史那咄叶护、阿那史禄叶护,以及一些施罗叠在高句丽战争中提拔起的战将。
突厥汗国中仅次于可汗之下的亲王与大公,称为叶护,领不领兵在于可汗是否信任,政治地位相当高,在汗庭事务上很有很大的发言权,是不容忽视的角色。
这些人不除掉,李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