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转的经验。
这明显是有人盯着了李恪,要下一盘大棋。看刚刚的情形,应该不是皇上的手笔,不然他就不会制止长孙无忌了。可除了皇上,这些曾经有志于争储的亲王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是被清除的对象。
他早就劝过李恪,早早去就藩,远远的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可李恪就是不听。
夺嫡就是一条不归路,胜者王侯败者贼,很难有人善终。
对此岑文本心中早就有数,皇帝坐稳位置后,紧接者就要处理那些隐患。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一朝天子一朝臣,况且那些暴露过野心的竟争者。
就算是皇帝不在意,那些新朝的臣子们,为了取悦皇帝,巩固皇权,甚至为了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发展自己的势力,也不会放过那些人。千方百计打着维护皇帝的名义,也要搞事情的。
皇帝对此多半是超然其上,乐见其成的。
说实话,刚刚皇帝在朝上制止长孙无忌发难,岑文本都觉得很是奇怪的。
岑文本顺着人群走出大殿,看到李恪兄弟已经混在官员之中,走到了广场之中,现在再追赶,已然是来不及了。
另外,看到身边的长孙无忌投来的警惕和防备的目光,岑文本又不敢轻举妄动。这人本就视自己为对手,在找自己的把柄,若再让他看到自己私会吴王,到皇上那里一说。
自己倒是无所谓,年纪大了,在朝中也干了不几年,大不了提前致仕。
可若因此害了吴王,反而不好了,最后岑文本眼睁睁看着李恪两兄弟离去,叹了口气。
算了,改日借着去探望杨妃娘娘的功夫,提醒一下,让李恪早日就藩。李佑李治还好一些,毕竟他们是这几年皇上不在长安,才冒头儿出来竞争的。
李恪和李泰却是皇上当年做太子的时候,就露出过争储意图的,还明里暗里的交手好几回。皇上就算大度,能饶过李佑李治,也不可能放过这位的。
魏王李泰被圈禁,想做个安乐的诸侯王,已然是不可能了。
李恪还好,至少还是自由身,趁着皇上现在注意力在世族身上,没有腾出手的功夫,还能去就藩。若是真的等到身陷囹圄,恐怕想全身而退也难了。
说不定这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