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口中的要事,那就是建学校。
就连秦王半月刊都为这次秦王府定下的大工程让路,第四期报纸,全篇都是在----画大饼。
上学改变命运。
读书就有机会能做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等等等等。
刘景还在上面发表了几首诗。
也因此第四期半月刊直接火出了圈。
原本秦王报院的名头,只是在宜阳妇孺皆知。
但是自从刊登了刘景的各种劝学诗句,心灵鸡汤。
第四期报刊,被荀家、杨家、钟家推崇万分,甚至要求家中子弟,熟读熟背。
这便轰动一时,名声大噪。
直接引爆了士族之间的求报高潮。
别说是京都雒阳了,就连更远处的豫州、徐州,乃至南方的荆州、扬州,都为求一期报纸而不可得。
众多商会、世家豪门的产业纷纷开始试探性的进入了秦地。
他们都察觉到了宜阳的不凡之处,此处有大恐怖,不,是有大商机!
而且此举有愈发扩大声势的迹象。
各地的读书人、落魄士子,都开始朝圣一般的朝着宜阳靠拢。
就连一些小一点的家族势力也开始往宜阳迁徙渗透。
这也是秦王府影响力大大提升的一个显着的标志。
这一日的朝廷大朝会。
刘宏看着自己手中的秦王半月刊,面色红润。
“来来来,诸位爱卿,来看看朕这好大儿写的这首劝学。”
“朕来给你们读读,景儿这一首劝学一。”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刘宏饱含深情,声音慷慨激昂。
此时的他,就是一个单纯炫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
杨彪毫不犹豫,直接站出力挺皇帝,这可是老爹明牌支持的,自己也要表明态度。
“陛下,秦王殿下这一首诗,实在是写到了臣的心坎里了,想臣少时,父亲杨赐也是这般要求臣读书学习的。如今听到大王这首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