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
刑部尚书张公谨,告老还乡。
取而代之的是褚遂良,朱俊,郑玄四人接替了他们的位置,只不过他们还只是暂代尚书之位,想要真正扶正,必须要有所建树。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六部几乎被李铮换了大半。
迎来了年轻的臣子。
“启奏皇上。”
“我大唐与高句丽接壤边城来报。”
“高句丽二王子李成芳请求大唐出兵援助,按皇上旨意,潞国公侯君集已经统领十万大军东出,响应求援,攻入了高句丽疆域内。”郑玄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嗯。”
李铮点了点头。
对于此事。
他自然是有所预料的。
而且在几日前每日有小批量的经验值结算,李铮就知道侯君集已经统兵在高句丽进击了。
“高句丽只是一個小国。”
“未有乱象时,举国只不过二十万,经历内乱之后,兵力损耗严重,以朕来看,凭潞国公的统兵能力,再有李成芳的辅助,最快半年内就可以解决高句丽的内乱。”
“秦卿,粮草之事,不可耽误。”李铮开口说道。
“请皇上放心。”
“臣已经全部交代下去了。”
“户部全力在调集粮草,如今就近运送,足够十万大军三月之用,后续粮草臣也在调集了。”秦健生立刻道。
“粮草辎重之事,你负责盯住了。”
“不容有失。”李铮点了点头。
“启奏皇上。”
“我大唐出兵后,高句丽王子李成龙派人在边境求见,显然是准备许下重诺让我大唐退兵,此事,还请皇上定夺。”郑玄又道。
“既然都已经答应李成芳出兵了,师出有名达成了。”
“朕还见他做什么?”
“不见。”
李铮淡淡一笑,根本不打算去见。
从头到尾,大唐要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高句丽两个兄弟争斗,无论是哪一个先向大唐求援,李铮都会答应,高句丽的两王子就是李铮眼中的棋子,只要有一个可以利用就行。
“传旨潞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