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随机应变。王强说:“封者时也,受者适时之变者也”(《周易略例》),是说卦是表现一种情境,爻则随情境之变而变。《艮》卦彖》辞说的明白:“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时。”就是说,时机适于止则止,适于行则行,或动或静合乎时宜,则《艮》止之道是光明的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意思相同。都是说,立身行事不可死守旧规,要随时应变,在变通中求得中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时”就是具体情况,辩证法所谓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可以说成以“时”为转移。俗语说:“看情况办事。”就是依“时”办事之意。为此,“时”字可以解作时机、时宜。所以,后天而奉天时这句话,应该解作:客观大势形成之后再采取行动,其行动也是顺应客观大势的时宜,恰到好处。
举例来说,前者如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是客观上前所未有的。发明出现之后,与客观需要完全一致,这岂非“先天而天弗违\"凡人类正常的发明创造,出现之后为举世所欢迎的,都属于这一类。在政治方面,例如孔明未出茅庐而测定天下三分,先于客观形势而拟定的大政方针,实行之后,正符合客观形势的发展而不违背,也正是“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殷纣暴政,天怒人怨,形成火山将要爆发的客观形势。武王忍无可忍,奋起抗争,虽是为形势所迫,也正是大势所趋,他因应并顺从形势发展,在孟津又暂时以退为进,把握时机,终于取得胜利。又如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等志士发动讨袁,虽后于形势的到来,但因为本质上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时宜,符合天心人愿,故而一举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