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赞叹道:“大善,快坐下吧,站着累。”
其余站着的学子:?
不曾想,崔岘却并未坐下,而是道:“启禀夫子,方才那道题,学生想尝试着解答一番。”
啊?
这下,连裴坚等人都纷纷侧目。
你只会背诵为政篇,昨日吴夫子讲的《国策》《三传》也就是跟着听了一部分。
这要如何作答?
唯有吴清澜心中一动,期待道:“哦?那你来解答,且大胆说,说错了也无妨的。”
崔岘笑道:“夫子问问题之前,说答案只能引用《论语》。昨日特地带领我们读了《为政篇》,所以学生斗胆猜测,这道问题的答案,就在为政篇里。”
吴清澜频频点头,目露赞叹。
这便是夫子为何会喜欢好学生的原因呐!
一点就通!
就听崔岘继续道:“昨日,学生听夫子教诲,张仪说秦以‘连横’破纵,譬如决堤导流,借诸侯相争之势成秦业。”
“可见势如激水漂石。”
“然为政篇有言,子曰:君子不器。”
“故,真势在民心向背,非仅兵戈尔。”
此话说完,满堂俱静。
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
吴清澜更是忍不住抚掌夸赞:“说的好!好一个,真势在民心向背,非仅兵戈尔!”
夸赞完以后。
吴夫子突然反应过来,震惊看向崔岘:“可为师昨日并未教导你为政篇的释义,只带你读了一遍啊。”
崔岘眨眨眼:“学生自己读了,便隐约理解其意思。本来只是隐约模糊理解,一早醒来,忽想起昨日夫子教导的《国策》。”
“两相辩证,互相呼应,便自行懂了。”
什、什么?
听到这话,满学堂学子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合理吗?
众人神情呆滞瞠目的看向崔岘,只觉得在看一个‘妖孽’。
而吴清澜则是怔怔看着崔岘良久,随后竟当众感动到落泪,激动颤声道:“天才!天生的读书种子啊!”
“上苍待我吴清澜不薄,竟分发给我一个如此灵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