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汉夫妻所住的堂屋里。
此时很沉默。
老大当时读书在县城一读就是十二年,那是靠他们一家那得勒紧裤腰带的吃糠才供起来了一个童生。
他们家之所以悄摸分家,就是因为老大读书花销太大。
各房都或多或少的有意见。
后来又加上大房的两个小子也要在县城读书,家里要供大房爷仨读书。
这下子可是就捅了马蜂窝了。
供老大都这么紧张了,再来俩小子,他们这一大家子都不用活了!
沈老头老夫妻俩商量了好久,才提出来私下里分家,但对外还是一家子。
只有这样,大房以后万一考上个秀才身才能让他们这些兄弟沾光。
当然了,要是早知道老大真能考上秀才,这家肯定是不会分的。
但那是分家之后了,好在分家之前就说好了的。
老大一使劲真就考过了童生,还成了秀才。
因为这,家里不用去服徭役,还能免税。
就这一点,就已经是周围十里八村很让人羡慕的大好事了。
供老大读了那么多年书的沈家也算是终于迈过了这个艰难的坎。
沈老四去堂屋把六郎想要读书的事情说了。
沈老汉当即摇头说:“老四,那可是堵不住的窟窿!”
家里供老大一个人就苦了这么些年。
毕竟是自家人,怎么苦都能吃得下。
现在要供一个外人,老爷子心里非常不乐意。
沈老四道:“家里不供我们自己供,以后我家就不往公中交钱交物了。”
他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你给老子站住,这不是正商量呢?又不是你亲儿子,你……”
“爹,我从把他救回来那天就当他是我亲儿子了,花多少钱我都认了,您别拦我,要不等我儿子当上秀才不让你沾光你可别哭!”
沈老汉气的不行,可看着梗着脖子的四儿子,憋了好一会儿,才吼出一个字: “……滚!”
沈老四当即脸带笑容的凑过来: “爹,那您同意了?”
“等你大哥回来考考孩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