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一战爆发与局势走向:奥匈帝国宣战引发连锁反应
>>> 柏林皇宫内的局势商讨
柏林皇宫,普鲁士内阁部长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首相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了然,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德国迅速做出了反应,然而对于奥匈帝国,众人却没有过多的言语。
毕竟德国早就知晓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也完全预料到奥匈帝国可能会发动战争,这在他们的战略预判之中。
“陛下,俄罗斯的动向十分可疑。尽管他们还未宣战,也没有下达总动员令,但目前正在大规模整修铁路,将领们也频繁视察军队,种种迹象都表明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情报大臣站起身来,神色紧张地向皇帝汇报着,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为了获取俄罗斯的情报,德国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他们一直对两线作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过也早已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
毕竟从一开始,《互不侵犯条约》就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本就无法共存。”外交大臣摇了摇头,感慨地说道。
在20世纪初,民族主义浪潮盛行,这是一个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认同逐渐确立的特殊时期。各国纷纷意识到民族主义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于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加以煽动,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对邻近其他民族的憎恶情绪。
“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共管地有着相当数量的塞尔维亚族人口。”军事顾问皱着眉头,补充道,民族主义者们自然不会对这种情况坐视不管。波斯尼亚本身就如同一个民族大杂烩的特殊区域,局势极为复杂。
“从一开始,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共管地就是一个畸形的统治区域,塞尔维亚人在当地占据主导,奥匈帝国实施统治,而奥斯曼帝国拥有主权。”外交大臣目光深邃,早已看透了这其中的局势。虽说普鲁士的外交有时表现欠佳,但在嗅探战争相关的气息方面,他们却比任何人都要敏锐。
“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