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情报。
经过一段漫长且艰辛的努力,密探们陆续传来消息。在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朝廷之中,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局势错综复杂。以太子朱标为首的势力,行事风格相对稳健。朱标为人仁厚,自幼便在众多饱学之士的教导下成长,深知治国理政需权衡利弊、顾全大局。他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如今病重,整个朝廷内部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在这微妙时刻,若轻易对远在海外的台岛用兵,无疑是在摇摇欲坠的大厦上再添重压,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让本就不稳定的局势雪上加霜。他们主张维持现状,对台岛采取观望态度,在稳定局势的同时,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在某次朝堂之上,朱标身着华丽朝服,身姿挺拔,神色沉稳地说道:“如今局势微妙,台岛之事需从长计议,贸然出兵恐生变故。我朝根基未稳,内忧外患之际,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以燕王朱棣为代表的强硬派,则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朱棣性格坚毅,野心勃勃,常年征战沙场,使得他浑身散发着一股勇往直前的霸气。他坐镇北平,对边疆事务了如指掌,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台岛已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若不趁其立足未稳,尽快出兵围剿,日后必将养虎为患。在朝堂之上,朱棣身着威风凛凛的武将服饰,目光如炬,言辞激烈:“台岛贼子,竟敢公然挑衅朝廷威严,此时不除,更待何时?我大明雄师,何惧一战?若不早日平定台岛,何以彰显我朝国威,何以震慑四方宵小?” 两派势力针锋相对,时常为了台岛的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整个局势剑拔弩张,仿佛一触即发。每一次的朝堂辩论,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据理力争,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林墨于昏黄摇曳的烛光下,静静听完密探带来的情报。待密探悄无声息地退去,他独自坐在营帐之中,周遭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目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望向那无尽的夜色,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心里十分清楚,太子朱标一贯秉持的观望态度,虽有着诸多考量,但客观上确实能为台岛争取到一些宝贵的喘息之机。朱标为人仁厚,行事稳重,对待台岛一事,更多的是权衡各方利弊,不想轻易掀起波澜。然而,燕王朱棣的强硬主张,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