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再熟悉不过。
但这次,连他也不得不承认:申城的水,比想象中要深得多。
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街道上的人流渐渐密集。特使站在窗前,目光在警备司令部、第四局、百乐门之间来回扫视。这三个地方,都是他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目标。
申城最大的茶楼&34;聚贤楼&34;里,一片热闹喧嚣。三楼的戏台上,正在唱着《玉堂春》,花旦的嗓音婉转动听,引得台下喝彩声不断。
特使换了一身灰布长衫,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活脱脱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他端着茶盏,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的茶客。
靠近戏台的是些寻常百姓,有的独坐,有的成群,一边品茶一边评点着台上的戏文。但在他们中间,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衣着考究的绅士,那些人的举止虽然自然,眼神却总是不经意地扫向四周。
&34;帮派的眼线。&34;特使在心中默默记下。
二楼的包厢里,不时传来麻将牌的碰撞声和爽朗的笑声。透过雕花的木窗,能看到几个穿着西装的买办模样的人物。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洋泾浜,举止间带着几分傲慢。
&34;租界势力的代言人。&34;特使又在心中记了一笔。
一楼大堂最显眼的位置,坐着几个军官模样的人。他们穿着便装,但那挺直的腰板和警惕的眼神还是暴露了身份。这些人不时交头接耳,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机密事项。
&34;警备军的人。&34;特使轻轻抿了一口茶。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突然凝固在角落里的一张桌子上。那里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身着锦缎长衫,面相和善却带着几分精明。在他身边,站着两个穿着西式礼服的保镖,举止优雅但眼神锐利。
&34;黄根荣&34;特使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这位法租界的华董之一,在申城可谓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他的产业遍布租界内外,与各方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因为林宇的崛起,他的处境似乎有些微妙。
黄根荣优雅地品着茶,时不时与周围打招呼的茶客点头示意。但特使注意到,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地扫向门口,似乎在等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