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头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
宋主下诏赦免了殷琰。
他回到都城后,又重新被任命为镇南谘议参军,最后官至少府才终老。
北路的事也算尘埃落定了。
这时,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他们之前都曾响应过子勋的叛乱。
但现在都纷纷上表表示诚心归顺,希望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宋主看叛乱已平息,想在淮北再显示一下威风。
于是特别任命张永为镇军将军,沈攸之为中领军,率领十五万甲士,去攻打徐州刺史薛安都。
消息一出,蔡兴宗赶忙来谏阻:“薛安都已经归顺,只需派个使者去传信,就能把他召来,何必兴师动众发这么多兵呢?
这样做反而会让他心生疑虑!
如果说叛臣罪重,非杀不可,也应该在赦免他们之前,就早做处置。
现在已经加恩宽宥了他们,却又逼得他们再次反叛,去招引北方的敌人,这恐怕是想得益反受损啊!
朝廷又何必为此日夜忧虑,忙得连饭都吃不安稳呢!”
蔡兴宗句句肺腑之言,见解也确实独到。
可宋主却听不进去,又去征求问萧道成的意见。
萧道成也说派兵不太妥当。
宋主却不以为然,说:“我们的军队勇猛精锐,走到哪里都能取胜,你们也未免太过虑了!”
宋主意已决,根本没把蔡兴宗和萧道成的话放在心上,立刻下令让张永和沈攸之率军北行。
薛安都听说大军要来,心里又疑又怕,赶紧把儿子送到魏国朝廷当人质,求魏国出兵帮忙。
汝南太守常珍奇也怕得不行,生怕被牵连杀了头,干脆举着悬瓠城就投降了魏国。
咱们说说这魏国的主儿。
魏主弘,他是拓跋浚的长子。
拓跋浚在位十四年,一朝病逝,皇位就传给了弘。
巧的是,他和宋朝的皇帝刘彧是同一年登基的。
拓跋浚死后被尊为文成皇帝。
弘那时才十二岁,国家大事都由丞相太原王乙浑说了算。
乙浑权力大了心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