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也被咱们收回来了,那些叛党都被平息了。
萧道成领着得胜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回都城。
一路上,老百姓都挤在道路两边,争着看这位大英雄。
大家齐声高喊:“保住我们国家,全靠萧大将军了!”
这场面,明摆着是为萧道成以后取代宋朝铺路呢。
进了皇宫,萧道成赶紧和袁粲、褚渊、刘秉几位大臣碰头。
他们一合计,决定写辞职报告,说是要引咎辞职。
其实啊,这不过是走走过场。
报告递上去,皇帝哪会答应,反而给萧道成升了官,让他当中领军,还兼着南兖州刺史,负责守卫建康。
这下,萧道成和袁粲、褚渊、刘秉成了都城里最风光的人物,大家称他们为“四贵”,轮流进宫值班,处理国家大事。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两年就过去了。
荆襄都督沈攸之在那时的威望高得很。
萧道成心里不踏实,怕他哪天闹出点事儿来。
他就特意派了张敬儿去当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同时,他还把世子赜派到郢州帮忙,就是为了防备沈攸之。
不过沈攸之那边倒是没啥动静,反倒是京口那边先乱起来了。
京口的乱子跟建平王景素有关。
那时候,景素是南徐州刺史,他是文帝义隆的孙子,故尚书令宣简王弘的大儿子。
弘是文帝的第七个儿子。
宣简王弘喜欢文学,又尊重士人,名声越来越好。
偏偏那时候的宋主昱,行事凶狠又荒唐。
朝廷里外很多人都看好景素,私下里流言蜚语也不少。
杨运长、阮佃夫这些人,心里打着小算盘,想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愿意让年长的景素继位。
于是,他们就暗地里撺掇防合将军王季符,诬陷景素谋反,这样他们就有借口出兵讨伐了。
袁粲听了这事儿,皱着眉头说:“这明摆着是诬陷,景素怎么可能谋反呢?”
萧道成也点点头说:“咱们得查清楚,不能让人冤枉了景素。”
他们一查,果然发现是王季符被人收买了,故意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