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到武陵去了。
袁粲他们虽然心里不乐意,可也没辙。
袁粲他们也知道,得找点靠谱的人来帮忙,特别是宗室里的名流。
可那时候,宗室里面的人才凋零,找来找去,也就侍中刘秉还算是个人物。
刘秉是长沙王道怜的孙子,平时对自己要求严,在民间也有个好名声。
于是,袁粲他们就把刘秉拉进了尚书台,让他当左仆射。
可刘秉虽然人品不错,但干起活来就差了点。
他太清廉太安静了,缺少闯劲和干练。
开会的时候,总是跟着大家走,没什么主见,对朝廷的帮助也就那么回事。
再说说安成王刘准,这孩子是明帝的第三个儿子。
但实际上他是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只不过从小被养在宫里。
昱坐上皇位后,封刘准为抚军将军,还管着扬州刺史的事儿。
可那时候他才五岁,懂啥国家大事啊,就跟着别人指哪儿打哪儿。
转眼到了第二年,改年号叫元徽。
多亏了袁、褚两位丞相硬撑着,国家才算太平了一阵子。
到了第三年的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突然间就起兵造反了。
休范这人本来没啥本事,明帝在世的时候都没把他当回事儿,所以他才能苟活下来。
等到小皇帝昱接了班,那些贵族们掌权,身边的心腹也手眼通天,休范就觉得自己是皇亲国戚,也想挤进朝廷当大官。
结果没如愿,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火。
他手下有个叫许公舆的典签,劝他说:“大王,您得放下身段,跟那些有才能的人打好交道,这样大家才会拥护您。”
休范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开始这么做。
慢慢地,还真有不少人投到他门下。
同时,他还暗地里招兵买马,整修武器,准备干票大的。
朝廷早就听到点风声,悄悄做起防备来。
这时候,夏口这个地方缺了个镇守的官。
夏口就在寻阳的上游,地理位置重要。
朝廷商量着得派个亲王去守着,好盯着休范。
最后决定让小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