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的关键。”
他摆摆手,示意朱雄英坐下,继续说道:“回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不再,诸侯纷争不断。那时,齐国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在尊崇周天子的旗号下,行尊王攘夷之举,这便是一种对礼的维护。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大会诸侯,订立盟约,以礼义约束各国行为,使得齐国在当时称霸诸侯,号令天下。在这个过程中,齐桓公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肆意扩张,而是遵循礼义之道,让各国信服,这便是克己复礼在治国层面的体现。”
接着,他看向蜀王朱椿:“蜀王殿下,那你来说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句何解?”
朱椿站起身,沉稳作答:“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意在告诫我们做人行事当以义为先。”
宋讷面露赞许,也示意他坐下,说道:“正是如此。做人与治国的道理相同,在治国理政中,义利之辨极为重要,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失了大义。”
随后,宋讷又考问了豫王朱桂、湘王朱柏和汉王朱柍。一番考问下来,有人对答如流,也有人稍显吃力。
宋讷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心中已然有数。他拿起《论语》,说道:“通过刚才的考问,我对诸位殿下的学问水平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学习《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讷缓缓念道,“这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相辅相成。就如治国理政,若只知执行政令,不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便会陷入迷茫;若只一味空想,而不学习前人的经验,不付出行动,终将一无所获。”
讲解间,宋讷不时结合众人刚才的回答,进行深入剖析,让大家更透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他的话语由浅入深,常常通过简单朴素的语言解释典籍中的道理,也让朱雄英学习到了前世没有想到的释义!
不知不觉,已经接近正午。宋讷合上书,说道:“上午课业就到这里,望殿下们回去后,好好思索。下午未正前再行授课,届时若有疑问,可一并说来!”
几位藩王与朱雄英起身,再次恭敬行礼:“谢先生教诲。”
宋讷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离开了大本堂!夫子一离开大本堂,这些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