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基本供给。”
朱元璋和朱标听后,暗自思忖,觉得此方法似乎可行。但他们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外两人,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时,年仅三十多岁的程昭,一脸严肃,言辞激烈地说道:“不可!外地卫所士兵数量众多,若以发放宝钞代替月盐,依然存在贪墨的风险。况且,相较于宝钞,士兵们更愿意实实在在地获得食盐。”
朱雄英原本心不在焉地翻着书,听到程昭这句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心想,这人似乎在暗示宝钞贬值的问题,难道他对经济有所了解?
曾泰一听程昭反对,立刻反驳道:“程昭,你怎知士兵就愿意获得盐?采用发放宝钞的办法,能杜绝食盐被贪墨的情况,还能让月盐与月俸一同发放,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程昭倒是沉得住气,不慌不忙地说道:“那若是国库之中没有足够的宝钞发放给士兵,又该如何应对?”
曾泰不假思索,理所当然地说道:“这有何难?自然是再赶印一批就是了!”
程昭听完,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此乃亡国之道!”
“程昭,你休要危言耸听,你到底是何居心!陛下,此人胡言乱语,还请陛下惩治此人!” 曾泰见程昭言辞如此激烈,立刻向朱元璋进言。
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但在经济意识方面确实有所欠缺,并不清楚滥发宝钞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而程昭虽心中明白不妥,可言语表达却十分笨拙,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此一来,朱元璋心里还是更倾向于顾彧的建议。
“不必说了!就按顾爱卿所提议的办吧!至于宝钞,再多印一些又何妨!” 朱元璋大手一挥,做出了决定。
“不可!” 就在这时,两道异口同声的声音骤然响起,一道来自一直据理力争的程昭,另一道则来自一直在旁静静观望的朱雄英。
“哦?” 朱元璋闻言,并没有立刻看向朱雄英,反倒是朱标,惊讶地看了自己的大儿子一眼。只听朱元璋说道:“程爱卿,你且说说,为何不可!”
“陛下,宝钞只能解一时之急,若一味地大量发行宝钞,百姓必将苦不堪言啊!” 程昭满脸焦急,可他本就不善言辞,一时间难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