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涵盖“钱-钞-茶-盐-贷”五大方面的金融官方机构。
宝泉盐茶都提举司设有总局堂,肩负着纵览全局的重任,负责制定宝钞发行额度、盐引配额以及贷款利率等关键决策。司内设有尚书一名,官居正二品,需直接向皇帝上报工作,对皇帝负责。
其下属又分设三司,分别为钱法司、盐茶司、平市司,各司其职,分管货币、盐茶、贷款等重要职能。每个司配备郎中 2 - 3 人,官居正四品。除了这些,还设有地方机构,诸如某某分司、某某钱局等。
为防止中饱私囊、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宝泉盐茶都提举司还特别设立了稽核科,安排主事四人,专门自察官员的贪腐行为。其中两人由锦衣卫千户兼任,凭借锦衣卫的特殊职权,确保监察工作的高效与公正。
至此,大明朝廷从原本的六部扩展为七部。新部门在试运行阶段,各类问题接踵而至。毕竟,哪怕只是一场看似微小的改革,也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一方面,新部门从六部中分权,像工部原本的铸币权、户部的部分职权,都被新部门分走。而这些职权在过去可是相关部门的 “小金库”,自然引得原有官员强烈反对。
另一方面,新部门推行国家统购盐引和平价分销的政策,这直接冲击了两淮盐商和地方官员的利益,在基层推行时遭遇了重重阻碍。
要知道,当时地方盐商的售卖权几乎等同于世袭。以往商人从官府购得盐引后,便能在指定盐场买盐,再运往特定地区售卖。由于盐是生活必需品,其中利润可谓巨大。如今新政策直接绕过商人,由官府直接向官营盐场收购,官营与官营之间交易,杜绝了中间商,不仅能以更低价格获取盐货,还将其与宝钞绑定,极大地触动了原有利益格局。
宝泉盐茶都提举司刚一宣布成立,便遭到朝堂官员的齐声反对,盐商和地方官员甚至联名抵制,称此政策 “绝商人生路”。
面对如此,朱标适时放出明年即将开设海关的消息,并承诺届时盐商可在海关获得政策支持。这才使得一小部分人勉强接受了新部门的设立。
然而,仍有大部分商人坚决抵制。可他们忘了,此时的大明皇帝乃是洪武大帝朱元璋。这位皇帝,你若不招惹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