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着妩媚却不失清纯的朱琏,笑说道:“咱们儿子知书达理,有勇气,更不缺骨气,自然要封太子。”
他可不是绝命毒师,靠着抡斧子干翻赵匡胤,老是防备自己的儿子。
连儿子都看不下去,绝命毒师做人太失败。
朱琏听到赵桓的话,心中更是感动。
昔日,赵桓也是嫡长子,始终被打压,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前几年,赵桓的年纪太大,赵佶实在拖不下去,才立赵桓为太子。
赵谌小小年纪,就能入主东宫,更有最受皇帝器重的李纲担任太子太傅。
官家厚恩啊!
朱琏心中感激,一双明媚的眸子水汪汪的,透着无尽的风情和魅惑。
良辰美景,佳人动情。
赵桓狠狠锻炼了打桩耕田的技术……
一切平息,赵桓回到垂拱殿,先安排了李纲和杨时的任命,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杨时担任太子少傅,一起教导嫡长子赵谌。
册立太子的诏书,暂时没有下达。
借助任命太子太傅的事情,看看会不会有人来反对。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赵桓安排完,继续撰写黑火药改进的制作工艺。
赵桓一气呵成写完,又检查了一遍工艺,吩咐道:“传旨,召工部尚书胡直孺觐见。”
胡直孺的家境比较普通,他父亲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曾担任潮州知州。胡直孺也不是天才少年出身,也是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
他今年七十三岁,才担任工部尚书。
不出意外,这辈子到头了。
旨意下达没多久,胡直孺大步走进来。七十出头的胡直孺,身材瘦削,背脊有些佝偻,精神却非常好。
胡直孺拱手行礼,高声道:“臣胡直孺,拜见官家。”
赵桓问道:“胡尚书,朕要抗击金人,需要更厉害的武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部能改进武器吗?”
胡直孺回答道:“回禀官家,改进武器是日积月累的事情,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有用的。要全面抗金,重在人心。唯有官家整顿人心,才有击败金人的机会。”
赵桓试探道:“朕听说,胡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