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是它还有为人处世的理论: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很柔弱的,但它能水滴石穿,也能淹没刚强之物,这体现出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知足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告诉人们要懂得满足,控制欲望,这样才不会陷入危险和耻辱的境地。”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道德经第一章。”待到台下的同学们都找出了布袋中的《道德经》后便开口说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关于老师我的理解是:第一个“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这句话是说真正的“道”如果用言语表述出来,那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对于事物也是如此,能够命名的名字,不是永恒的名字。无名的状态是天地最初的混沌状态,有了名称,就有了万物的分别,也就产生了万物。”
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讲解: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不善的观念也随之出现。有和无、难和易等都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用不言的方式来教导众人,即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规律。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讲解: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之地,这种品质最接近“道”。这体现了道家推崇的柔弱、不争的价值观。
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底下的王腾飞则举手问道:“为什么会直接跳过中间几段,直接讲解第八章了?”
“本来我也是不想讲解的,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也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们,之前可能是没有对第三章到第七章进行讲解,而不是刻意跳过。这些章节也都非常重要。不过与你们和咱们所学的关联不大!
“比如第三章涉及到社会治理理念,“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体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