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旁边有书桌与座椅,这不是跪坐的,而是椅子。
李录拿了两本印刷出来的书,其中递给蔡邕,然后坐在椅子上。
蔡邕也学着李录坐了下来,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感觉挺舒服。
“伯喈先生可以打开书册看一看。”李录笑着对蔡邕说道。
蔡邕看着书册外面写着《墨子》,他翻开里面,发现里面的字没有神韵,只有字形而已,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蔡邕又翻了翻,他察觉到有些不对了,这字不是写出来的,像是用印章印上去的。
蔡邕赶紧站起来,来到书架旁,看到上面有标牌写着‘庄子’。
蔡邕从一排书册中拿起一本《庄子》看了起来,这里面的字也是如此。
蔡邕把书册放回原位置对着李录说道:“府君,这些书册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这我也不懂,一直都是使君处理此事。”李录说完把桌子上的两本书册也放了回去。
蔡邕有些激动的问道:“现在能大量生产这种书本吗?要是能的话,天下的读书人将多了许多,一些寒门也能读书了。”
“伯喈兄不要心急,使君让我建立这个书院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书读。所以我想请伯喈兄主持这个书院的事务。”李录说道。
蔡邕有些惊讶的说道:“我来主持?”
“伯喈兄学识足以担当此任,这是造福天下之事。”李录说道。
在李录看来没有人比蔡邕更适合管理书院了。
外人容易引起霍东的猜忌,而蔡邕是霍东的后父(岳父)。再者蔡邕名声传遍天下,蔡邕管理这里会让不少的青年才俊慕名而来。
蔡邕考虑一下后就答应下来,他来到河东郡正好没有事干,管理这里不用担心外界打扰。
蔡邕不打算回到长安那个是非不明之地了,他本就不是恋权之人。
当初蔡邕是由于董卓的逼迫才让他不得不在雒阳与长安为官。
蔡邕开口问道:“不知这里何时开始招人?”
“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了,我会派一些人协助伯喈兄。”
“招人有什么条件吗?”蔡邕问道。
“使君说要宽进严出,招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