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眨眨眼,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儿啊?”
“上礼拜刚办完手续。”
“还在外科?”
“对,还在外科。”
“那挺好的,不用每天一大早赶公交去南城上班了。”
张雪梅点点头,说:“是啊,离家近了。”
“诶对了,我小叔最近干嘛呢?”高远突然想起高跃林来,有日子没见到他了,怪想念的。
高跃民哼了一声,说道:“提起你小叔来我就来气,前阵子街道办把他安置到机床厂工作,他干了没半天就跑了,说早知道是一线工人打死他都不会去的。
街道办的老周给我打电话让我劝劝他,他那么大的人了,我能咋劝?
再说,我劝他就听吗?
我也有段日子没见过他了,还真不知道你小叔最近在干啥。”
“反正饿不死他,我小叔是个神人啊,走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高远笑着说道。
“狐朋狗友多呗。”高跃民蹙着眉头道。
“什么话啊这是,也太难听了,只能说那是老三交际面广。”
张雪梅说完,叹声气,又道:“不过老这么晃着也不行啊,晃到哪天算一站?老三也30岁的人了,连个稳定工作也没有,将来讨个老婆都困难,唉……总得想办法给他安排个正经工作干啊。
还有就是,我看街面上这段儿多了很多回城的知青,他们没事儿干,就在大街上晃悠,看得人心焦。
昨儿个我在楼底下还碰到了学院后勤处的张大姐,张姐跟我念叨了两句,说光钢铁学院内部过完年回来的知识青年就有42个。
他们都在等分配呢。
有些同志为了早日解决孩子的工作问题都找到院党委书记办公室里去了。
你们刘书记口头上答应下来,说只要学院里有合适的岗位,一定安排老师们的孩子优先就业。
张姐跟我说,院领导让她们后勤处统计一下空闲岗位,结果她们一统计,能够安排内部子女工作的岗位拢共才12个。
也就是说,还有30个知青得继续等待安置办安排工作。”
高远明白老妈的意思,他蹙着眉头说道:“再不给小叔找个合适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