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七、刑治大臣世族 卫鞅力平抗田风浪(6/10)
乎从卫鞅冷峻的口吻中感到了事态严重,景监犹豫问道:“难道,左庶长准备将太子、县令,作为人犯处置?”卫鞅踱步道:“太子乃国家储君,又在少年之时,法不及少。然则,没有蛊惑之人,岂有荒唐之事?太子背后,当还有一个影子。”

    “正是,我亦同感。查出来一起处置,解脱太子。”

    “法家论罪,讲究真凭实据,不能仅凭猜测推断。”

    “左庶长未免太过拘泥。大局当先,何须对佞臣讲究法度?”

    卫鞅目光炯炯地盯住景监,沉默有顷,肃然道:“景兄之言差矣!查奸不拘细行,此乃儒、墨、道三家之说,乃王道治国之说。他们将查奸治罪,寄托于圣王贤臣,以为此等人神目如电,可以洞察奸佞,无须具体查证细行。实际是说,没有真凭实据,也可治人于死罪。此乃人治也。法治不然,必须依法治政,依法治民,依法治国。何谓依法治政?对国家官员的言行功罪,要依照法律判定,而不是按照国君或权臣的洞察判定。依法判罪,必要讲究真凭实据,而不依赖人君权臣之一己圣明。这便是人治与法治之根本不同。”

    “如此说来,法家治国,要等奸佞之臣坐大,而后才能论罪?照此下去,尾大不掉,岂不大大危险?”景监很不服气。

    “不然。”卫鞅淡淡一笑,“只要依法治国,奸佞之臣永远不可能坐大。原因何在?大凡奸佞,必有奸行。奸行必违法,违法必治罪,何能使奸佞坐大?反之,一个人没有违法之奸行,于国无害,于民无害,又如何能凭空认作奸佞?”

    “能。人心品性,足可为凭!”

    卫鞅一字一字道:“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请君谨记。”

    景监道:“那就是说,法家不察人心善恶,只看言行是否合法?”

    “人心如海,汪洋恣肆,仅善恶二字如何包容?春秋三百年,天下诸侯大行人治。贤愚忠奸,多赖国君洞察臣下心迹品性,随意惩罚杀戮,致使人人自危。如此,为官者以揣摩权术为要务,为民者以洁身自好为根本。国家有难,官吏退缩,民无战心。究其竟,皆在国无法度,赏功罚罪皆在国君权臣一念之间。晋国赵盾乃国家干城,忠贞威烈,却被晋景公断为权奸灭族。屠岸贾真正奸佞,却被晋景公视为忠信大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