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驱三胡、西灭中山之战绩,但天下对赵国实力依旧不以为然,大都以为目下赵国充其量堪堪与魏国匹敌罢了。阏与血战之前,要说赵军堪与秦军对抗,任谁都会大笑一通了事。然则,阏与血战的消息传开,各国顿时为之变色。如今大争之世,一个秦国已经令天下吃尽苦头,再来一个比秦国还要生猛狠勇的赵国,大国小国如何不若芒刺在背?自商鞅变法以来近百年,秦国新军几曾有过如此败绩?更要紧的是,目下秦军战力正在巅峰,各国无不畏之如虎——夺魏国河内三百里、楚国南郡六百里,天下无敢攘臂而出。何也?显然是畏惧秦军之锋锐无匹,畏惧白起大胜之威力。可恰恰在秦国风头最劲的当口,赵军泰山石敢当,硬是以勇猛拼杀全歼秦军精锐铁骑八万,听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惶惶之余,山东大国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纵横奔波。
燕国是赵国老冤家,生怕赵国趁燕国新败之机北上了结老账,匆忙到咸阳秘密结盟。齐国抗燕复国,元气大伤,派出特使赶赴咸阳结盟,以备赵国万一攻齐。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如今赵国强大,魏韩两国立即与赵结盟。唯余楚国举棋不定,单独抗秦抗不住,联结赵国又觉尊严有失,踌躇再三不能决;半年摇摆,最后还是对秦仇恨难消,终于北上与赵国秘密结盟了。至此,战国格局又是一变:两大同盟隐然形成,一边以秦国为中心,一边以赵国为中心,开始了较之早期合纵连横更为酷烈的争战。以阏与如此一场小战,引起天下如此动荡,而使战国重新生出组合,这是任谁也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