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之部署也。既以三川郡为大军后援,便不当同时在三川郡铺排沟洫工程。民力尽耗于沟洫,何来运粮之车队人马?究其竟,粮草辎重不足,而致蒙骜先攻济北;先攻济北,而致敌军有机可乘。谚云,‘战场之败,谋国之失。’诚所谓也!”
大臣们更是惊诧了。言者锋芒所指,尽是吕不韦错失,究竟何意?更令人疑惑者,几个查勘大臣还都是奉吕不韦之命行事,吕不韦能事先不知查勘论断?既然知道,公诸朝堂岂非作茧自缚?
“大势已明,敢请老国尉评判战事。”吕不韦平静地推进着程式。
“一言难尽也!”
白发苍苍的司马梗扶着竹杖站了起来,“战事之前,老夫督导三川郡。战事之间,老夫病返咸阳。战事之后,老夫奉命查核战情。月余之间,老夫查核了所有军令二百四十四道,邀集十二名老司马,于蒙骜幕府之全部山川图十三幅之上做了翔实比照。一言以蔽之,蒙骜战法大体无差,所失者唯在攻魏之后。
“就战论战,此战四失也。其一,失之敌情不明。近三十万大军陈列,一军前出三百里攻城,而不知五百里之内敌军几多,未尝闻也!其二,失之轻敌。六国联军纯以赵国飞骑佯攻王陵济北军、以魏国铁骑佯攻辎重粮草车队,全无步军配置,其诈显而易见;我军将帅竟皆不见,盲目轻敌之心,令人咋舌!其三,失之主帅一意孤行。丞相主张班师之信,老夫今日方闻,未曾落实,姑且不论。新骑将王翦曾三次强谏蒙骜,两次说敌情不明,一次指敌军有诈。身为久经战阵之主帅,蒙骜坚执不纳,其自负固执,不可思议也!其四,失之军法松弛,大将私进。蒙骜派出嬴豹一军,驰援辎重车队,原是势在必然。其后之错,是大将步步私进,终将主力大军拖入敌军伏击山谷。
“一错在王陵:复仇杀心大起,未奉将令穷追赵军,致使第一次中伏!当此之时,蒙骜亲率主力铁骑十万驰援王陵,原是无可无不可。此断之意,是说若不驰援,王陵未必会全军覆没;而若驰援,则当严明军法,严禁冒进,避免二次中伏!以实战论,联军第一次设伏兵力,显然不足以战胜我军,僵持竟日,明是二次诱敌。信陵君固然高明,然则若我军令行禁止,冲破一伏,接应回王陵之后不再冒进,何有后来大败?再错在王龁:冲破一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