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决刑断狱,三十有年,未逢今日弥天大案也!”老人双手抖抖索索捧起案头一卷竹简,一字一顿地念了起来。举朝大臣谁不知晓,铁面老廷尉能将一部洋洋万言的秦法倒背如流,寻常断刑之书,开口便是文书,今日竟要照卷念诵,可见此刑定是闻所未闻。
蒙骜军败,秦军战死八万三千四百四十三人,轻伤五万三千一百余人,重伤及残者两万一千八百一十四人;折损粮草十万斛,铁料兵器六万余件;帐篷衣甲尚未计报完毕,大体十三四万件上下,城池得而复失者三十二座。民众流失,难以计数。秦法有定:无端战败之罪责,不避功贵,虽功难抵,虽贵不恕。昔年胡阳攻赵大败,宣太后自裁谢国,此其例也。今东出之败是否无端战败,臣实难断,唯以战败法度决刑如左:
上将军蒙骜军法粗疏调遣失当,致军大败,当处斩刑。
前军大将王陵未奉将令追敌中伏,当处斩刑。
中军主将王龁未奉将令追敌,拖全军中伏,当处斩刑。
后军大将桓龁未奉将令私发步军,虽救主力终违军法,当处流刑。
斥候营大将军情探察有误,当处斩刑。
骑将王翦假借军令私调步军、擅组轻兵,虽救军有功,贬黜卒伍。
败军不论赏功。死伤将士由丞相府斟酌抚恤。
另查:庙堂之失,丞相吕不韦总揽失察,当削其侯爵,夺其封地;行人署对六国合纵无所觉察,行人当处流刑;若有举发,其余罪责待查。
老廷尉掷下竹简,已是大汗淋漓喘息不能自已,颓然伏案,再也没有了说话气力。
举殿大臣尽皆愕然。依据前几个查事重臣陈述的种种情势,此战之败,显然与往昔败仗不同,且不说种种牵涉甚广之因由,仅以后果论,并未伤及秦国根本,也未丢失秦国最看重的三川郡,如何人人戴罪,尽皆重刑?以战场论,贬黜王翦该当吗?以庙堂论,夺吕不韦爵位该当吗?如此看去,岂非秦王也要戴罪了?
“决刑失察!国正监抗断!”
“司寇府不服!”
“御史台有参!”
三大臣接连亢声站起,殿中议论之声顿时蜂起。
这国正监、司寇府、御史台与廷尉府,是秦国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