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六神无主。左右思忖,君臣两人终是一筹莫展。
“天欲亡齐,孰能奈何?”
田建两手一摊,将国事全数交给了后胜,再也不见大臣了。
开春时节,王贲率十万大军抵达燕齐边境。
蒙恬向王贲备细交接了对齐战事与种种军务,留下三万步军。次日清晨,蒙恬率领二十万步骑混编大军隆隆北上了。王贲接手对齐战事,立即下达了第一道军令:所留三万步军原地驻守巨野泽畔,营垒旗帜军灶不减,虚张声势如原先人马。部署完毕,王贲立即赶回了燕南幕府。次日清晨,王贲下令十万大军向南开进,在没有任何齐军阻拦的情势下,公然渡过了济水。暮色时分,十万大军在济水南岸的山塬地带构筑营垒,驻扎了下来。次日清晨,王贲登上山头瞭望,东方天际直冲霞光边缘的一大片灰黄色雾霾,使王贲确定无疑地知道,临淄城距离他不过五七十里之地,轻装飞骑一鼓作气便可冲到城下。
当夜,王贲接到了顿弱密书。
顿弱知会的情势是:齐国朝野大乱,唯缺促降逼降之有效一击。顿弱的谋划是:齐军自驻防巨野泽东岸,因朝野陷于混乱,一直没有向济水方向分兵;若王贲能对巨野泽之齐军实施一场突袭战,而后大军进逼临淄城下,百事可定。王贲思忖一番,觉得顿弱谋划与此前蒙恬交代的方略不谋而合;审时度势,齐国也确实需要一战。大国灭亡,真正的不战而降是古今从来没有过的,有的只是大战小战的区别而已;所谓不战而降,寻常只能是庙堂权力与都城军民,真正地举国不战而降,事实上永远没有可能。
次日,王贲带着三名司马与一支百人马队,出营绕道三十里,登上了巨野泽东岸北侧的一座山头,将齐军大营的地形察看了整整三个时辰,终于定下了决断。
当夜聚将,王贲在烟气缭绕的猛火油灯下指点着地图,对将军们做详尽部署道:“齐军三十万,分作两大营,驻扎在巨野泽东岸的这片谷地。诸位且看,这片谷地有三个出口:面对巨野泽一面敞开,是西面出口;大营背后的东北方出口,连接临淄大道;大营东南方出口,连接薛邑大道。我军此战,不求斩首杀敌,只求溃敌乱敌,以震慑齐国,促其早降!唯其如此,夜间突袭齐军是最佳战法!杀入谷地后,只要齐军不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