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二、决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乐其畴矣(4/6)
由于两事均不涉新渠路开通,故两人商议后以战事筹划,采取了统筹之法:以郡县为本,凡受益郡县,以郡丞亲率民力施工;王贲、马兴各向每郡派出两名水工,各率一千军士,督导查验两方工程,均以一年为限,务须完工。水事涉及民生,各郡县不敢怠慢,也不想怠慢,民众则更是踊跃赴工。短短两个月内,南北江河之间的原野上轰轰然开始了川防河渠大工程。

    先说王贲的决通川防。

    川防者,江河之堤防也。自古江河天成,本无人工堤防。夏商周三代,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入海,几无筑堤拦水之事。自春秋开始,王权衰落诸侯分治,各个诸侯国逐渐兴起了在各自境内的江河修筑堤防。这种堤防,在当时主要起两种作用:一则,上游筑堤拦截,以断下游他国用水,如“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水”的两周争斗;二则,筑堤拦水,将大水逼向他国为害。两种川防之中,尤以后者为甚,尤以大河流域为最甚。

    整个春秋战国之世,与大河相关的周、韩、魏、赵、燕、齐等大小国家,都曾经“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同时为害他国。战国一个堵截洪水的恶例,是魏国丞相白圭。白圭乃战国初期的魏国名相,在大河修筑了堤防,将洪水逼向了相邻几国。孟子指斥了白圭,义正词严云:“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以四海为壑。今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

    凡此等等川防之害,郑国已经于王贲大军开掘鸿沟以灭魏国时,提出了长远的应对方略,其上书痛切云:“秦一天下之势已成。其时,务必戒绝以水为战之法。战国各以川防阻隔水道,水利皆无,水害百生,有违天道,莫此为甚!洪水不能分之,河溢不能泄之,尽堵尽截,天下万民终将为鱼鳖哉!”当时,秦王嬴政慨然拍案决断:“秦国但一天下,定然决通战国川防,使人为水害在我华夏绝迹!”

    此等工程大得人心,无论曾经敌对的民众相互有过多少仇怨,民众群体的宽厚都在此刻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各郡县民力无不欣然认同官府,哪怕是得堤防暂时益处而尚在耕耘堤防内之淤田民户,也都拭着泪水抛离家园,搬到了新居,拿起了锹耒,开挖那熟悉的堤防了。王贲万般感慨,一时对开掘河水淹灌大梁,竟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