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的据点还是很多的,以独立团目前的实力,抬着步兵炮去打小据点是毫无压力的。
但李峰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先不打这些据点。
据点是稳定不变的,不管你打不打,它都留在那里。
今天拔除了,日伪军明天就能再拉起一个。
互相消耗,一直是不疼不痒的。
想要从根上解决问题,需要消灭日军的机动兵力,持续给日军后勤线压力,牵扯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要把目光放在北部,先把伪军骑兵、日军骑兵部队给灭了。
没有了机动兵力,那些县城据点,全都是一动不动的经验包。
关东军派遣兵团有三股兵力,雁北的步兵第26师团、绥远的骑兵集团、察南的步兵混成第2旅团。
李峰想要在鬼子手上抢回一些地盘,扩大独立团的影响力,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有必要挑软柿子捏。
晋西北往南,要面对第一军的强盛兵力,不是合适的选择。
雁北多平原,有利于步兵师团展开作战,也不适合跟对方硬碰硬。
察南多山且距离晋西北最远,暂时鞭长莫及。
符合独立团发挥的,也符合李峰本人能力的,只有毗邻晋西北的绥远骑兵集团。
打击日伪军的骑兵部队,可以缴获战马,把这份买卖做起来。
骑兵集团属于兵力最少,装备精良,最适合搞突袭,可以发挥即时战略视野的优势,扩大缴获。
类似于打野发育,对李峰而言,没什么风险。
调部分步兵,主力是两个骑兵营,牵头打野,闷头发育,搞一波物资再说。
三位营长没有任何意见,听从安排,服从指挥嘛。
既如此,李峰率先将孙德胜的骑兵营往北调拨,接近长城一线,先行展开侦查,摸清日伪军的虚实情况,尽可能的搜罗骑兵集团的情报。
搭配杨秋萍、罗梦云的情报小组,向雁北展开密切侦查。
而步兵不着急的动,先派一两个连队过去,适应一下草原、荒漠作战。
眼下已经是夏天了,雁北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春秋从战国时期就没了。
一些地势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