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士,但是算流民出身。”
许泽没有这时代的局限,每次谈及此事,倒不会显得卑微。
蔡琰点了点头,平静道:“既是英杰,又何须问出处,现在许兵曹亦是汉籍官吏,日后自可为乡里扬名。”
许泽摆了摆手:“老家已回不去了,如今我在兖州,当真是孤身一人。”
“小女子何尝不是……”
蔡琰情绪忽而低落。
许泽见状,知道触动了她的心事,忙将话题岔开,说起了边让、张邈等人,还有今年兖州平贼之事……
衙署偏院。
蔡琰听完后,心绪平静下来,毫不吝啬的点评:“若是如此,当以百姓为重,平定叛乱自然是首要之事。边文礼为一己私欲散布流言,还要伙同刘刺史驱赶豪杰,的确死不足惜。”
“许兵曹,你那句话说得好,”蔡琰目光灼灼的看向他,“君子论迹不论心,眼下东郡收成百二十万斛粟米,可安置百万子民……”
“有这样的政绩,又何须追问出身阉宦之后,还是流民商贾呢?”
就算如他们所说别有用心,但所行乃是圣贤之事,难道就要驱赶吗?
蔡琰和蔡邕都有这等见识。
“我父亲在董贼任上时肯尽力相助,并非是贪图富贵、贪念董卓尊敬;而是想力劝董卓先达成长治久安,惠及百姓。”
“至于其位如何得来,那反倒是后来再论,偏偏诸如袁隗、王允等人,非要肆意攻讦我父,不顾百姓死活,先与朝堂争斗。”
她说来激动,脸色绯红,已有了血色,再也不似刚开始见到时那样死气沉沉。
两人在偏院内说得兴起,仿佛聊不完的话题,不一会儿典韦他们赶到,在衙署吃过饭之后继续赶路。
蔡琰和许泽并肩同行,大方拒绝了衙署为她安排马车的好意,只和许泽共乘。
一路上许泽放慢了绝影的步伐,又可以接着话谈长安政局,蔡琰将所知尽数分析,一番言论有条有理,甚至还有论断。
为许泽勾勒出长安附近犬牙交错的态势。
并且断言李、郭二人必定还会闹翻,许泽觉得这也是个天赋怪。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时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