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粮食产量如何?
钢铁是工业的根基,粮食是国家的根基。
华志明经常讲,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也始终将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
他见过简沐涵上交的大事纪要表,知道未来即将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于粮食问题,他极其关注。
当简沐涵回答,后世的杂交水稻一季亩产一般在1300-1400斤,高产可达近2000斤时,
当时在坐的三人全部激动地站了起来,
华志明更是在会议室连转三圈,嘴里不停说着“好”。
当时的花国,水稻亩产不过才150-300斤。
因此,安执政在电报中特意标明,其余一切资料尽力即可,唯有杂交水稻技术以及稻种,万望她能够排除万难,带回新花国。
杂交水稻技术其实不算一个多复杂的技术,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重点在于杂交品种的挑选以及所使用的亲本。
简沐涵将网上的论文以及能找见的实体书全部购买下来,稻种也是将市面上所有能出售的种子都买了一遍。
因地区、气候的不同,每个省份适宜种植的水稻也不相同。
“这样不行。”
简华远看过闺女下载的资料,摇了摇头。
沐沐搜集下来的资料多是初代技术,远达不到现在的亩产量,而且,杂交水稻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留种。
没有自己培育种子的能力,买再多的种子都是徒劳。
从无到有,自我研发时间太长,袁忆农院士从开始研究,到最后成功培育,花费了整整十年。
无他,适合的亲本种子太难挑选。
他们最好能够直接引进新品种的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