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答如流。
“你所提的将犯案官员发往原书院进行以身说法,这又是何用意?”皇帝微微眯起眼睛,饶有兴致地问道。
“古人云,哪怕是最为凶恶的盗贼,你若骂他是恶贼,他也会心生恼怒;小偷也惧怕他人知晓其行径,会觉得羞耻。
所以,将这些触犯律法之人送回他们曾经就读的书院,让他们在书院中自我反省,同时也让学子们以其经历为素材进行作文批判。
如此一来,一则能够警示书院学子要洁身自好,不可误入歧途;二则也能对官员起到震慑作用,使其不敢轻易违法乱纪。”涂长志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皇帝将目光转向朝堂上的众大臣,开口询问。
众朝臣心中自然是一万个反对,他们心里清楚,要是在地方推行了这一举措,那自己平日里那些小团体可就没法再运作了。
可碍于形势,又无人敢站出来反对,毕竟在这节骨眼上,反对就等同于支持结党营私。
涂长志心里也明白,到底算不算结党营私,全由皇帝说了算。
皇帝要是偏袒,就算左右丞相当着他的面结拜,那也不算个事儿;皇帝要是有心整治谁,哪怕两个官员只是正常串门,都能成为罪证。
毕竟真要搜集证据,金乌卫的效率比谁都高。皇帝要的,不过是一个明面上可以拿捏百官的工具罢了。
有了书院监察这一举措,就算证据是金乌卫提供的,皇帝也能说是书院举报的。
到时候要是需要拿下哪个官员,让书院举证就行,弄错了也是书院背锅,皇帝大可以宽容大量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恕书院,还能落个好名声。
见无人敢出声反对,皇帝拿起朱笔,在涂长志的答卷上郑重地写下“甲一”二字,这也就意味着,涂长志高中状元。
至于其他人的答卷,殿试一般不会当场出成绩。
殿试结束后,皇帝会先大致浏览一遍,随后交由考官们仔细阅读、评定。
考官们会综合考量考生的观点、文采、对问题的见解深度等诸多因素,经过认真审阅、商议,甚至可能经过多次复核,最终确定大致名次,再呈给皇帝做最终确定。若无问题,才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