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合台怒目问道。
“怯薛长莫要气恼,末将只是随口一说。”郭德海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多发一言。
“哼!”兀良合台别过头去,却没有因此惩治郭德海,其间原因不言自明。
“怯薛长,天色不早了,我等加快行程吧。”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氏,少年义气,身负豪侠之名,蒙古军入河北时,他聚集乡邻结寨自保,授定兴县令,迁中都留守兼大兴知府,后来被蒙古军在狼牙山打败,自此加入蒙古,也是蒙军中的新锐将领,颇有名将之姿……
次日,陈和尚领军也抵达了应理城,时西夏军民早已弃城而逃,偌大的沙城成了一个空壳。
城头之上,陈和尚命人将金帅完颜合达旗,宋帅全绩旗,以及西夏禁卫军嵬名令公的旗帜高挂于城楼,作出昔日三方会军的场面。
陈和尚抬头望了一眼迎风飘扬的金国旗帜,而后转身对十余军校笑道:“尔等怕否?”
“不怕,将军剑锋所指之处,便是末将策马之途,誓死效忠陛下。”
完颜陈和尚的这四百余众也不是散骑游勇,他们挂号忠孝军,是由在蒙古侵略过程中投附金朝的各族组成,包括女真、畏兀儿、乃蛮、羌、浑及中原被俘逃来的汉人。这支军队虽然组成成分复杂,但军纪严明,勇于作战,所过之处,秋毫不犯,深得民心。
此军现任统帅正是陈和尚,所以说人数不过三千,但遇战必登先,在数次与蒙古人交战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威名。
“甚好,本将此行应理乃九死一生之局,但若破了此局,一战扬威,尔等便是金朝的功臣,日后封官加爵,延福子孙。”
陈和尚一生所志在于兴国匡朝,且他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只可惜生不逢时,金朝自野狐岭一败之后似乎失去了精气神,面对蒙古人多是惧怕,军中唯诺,官场求和,一派凋腐之景。
“唯将军马首是瞻!”众将校齐答。
陈和尚满意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到一位将校手中:“速将此信送往天水城,寻曹友闻、高稼二者其一,让宋军出兵援助应理,告诉宋人,应理一失,中兴府腹背受敌,西夏亡国不久矣,届时蒙古人长驱直入关中,而后取道汉中,叩川蜀,虎视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