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工部郎中的一天(上)
十一月末,小雪。
临安府,修文坊东,小院。
清晨一身素衣打扮的刘秉忠从院内走出,临行还不忘锁门。
对于工部工部司郎中来说,刘秉忠住的小院略显寒碜,朝廷曾多次赐予刘秉忠府邸,但都被刘秉忠拒绝了。
刘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刑州人氏。生于金宣宗贞佑四年,官宦世家出身。
其曾祖父官至刑州节度使,其父归顺于蒙古太师木华黎,刘秉忠十三岁便在帅府为质子,十七岁出任节度府令吏,因不满为小吏,辞官归隐武安山,出家为僧。
其间刘秉忠随海云大师北上和林,刘秉忠身兼儒释道三家要学,又精通天文历法建造修筑等杂学,深得忽必列喜爱,留于帐中听用,一跃成为霸府谋主,以布衣身份参与军政要务,时称为“聪书记”。
淳佑九年,刘秉忠之父病故,刘秉忠欲回乡守孝,但彼时刑州已被宋国收复,忽必列认为风险过大不愿意放刘秉忠返乡,刘秉忠则坚持尽人子之孝,忽必列无奈只得了派人秘密护送刘秉忠返回刑州。
事情果然不出忽必列所料,刘秉忠一家老小被枢密院机速房甲士“请”到了临安,忽必列惜叹:吾痛失一臂矣。
刘秉忠被请到临安府后坚持不出仕,全平章屡次三番登门请之,最终刘秉忠无奈只得答应仕宋,但要求不为宋帝伐蒙古出谋划策,赵官家欣然答应。
不过事情似乎和刘秉忠料想的不一样,他这个官升的太快了,从文仕郎到朝俸郎,从秘阁修撰到直龙图阁,职位也从小官变成了工部主司郎中。
三年不到便许下如此重职,若是再等三年岂不是入主中枢?三年又三年眼看就要当宰辅了,刘秉忠很想说一句:尚书非吾愿,只想回蒙古啊!
今日非朝会,刘秉忠要去工部点卯。
工部者,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边耕屯田、土木水利、官办手工业等等的朝廷主职司部。
淳佑改制后,枢密院进一步削弱,三省六部的职能正常运转,文治内政,武御外敌,各司其职,泾渭分明。
工部下辖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事材场、铸印场、纺织造纸诸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