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让。有的推举战功赫赫的老将王虎,称其作战勇猛,一生历经百战,对蛮族的习性与战术了如指掌;有的则力荐沉稳多谋的李山,认为在这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更需要一位善于运筹帷幄的将领来指挥全局。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外戚代表、国舅爷突然开口:“依本侯之见,老将军赵猛最为合适。赵老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着,威名远扬,蛮族对其亦是忌惮三分。且他为人正直,对党争从不涉足,必能一心为国,统领大军,保我北境平安。” 国舅爷的话看似公正无私,可苏文渊却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猫腻。赵猛虽是一员老将,但其麾下的军队近年来多受外戚势力的拉拢与渗透,若让赵猛挂帅,外戚难免不会借此机会在军中扩张势力,进一步把控朝政。
四皇子与八皇子对视一眼,心中也明白国舅爷的心思。但他们此时急于出征立功,树立威望,对于赵猛挂帅一事倒也并未反对。毕竟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掌握军权,日后便可在朝堂之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本王觉得国舅爷所言甚是,赵老将军德高望重,有他坐镇,儿臣等在前线作战也更有底气。” 四皇子率先表态。
“吾附议。” 八皇子也跟着点头应和。
见两位皇子都表了态,其他大臣虽心中有疑虑,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在这嘈杂的环境中,这件事情便算是初步定了下来:老将军赵蒙坐镇,四皇子和八皇子出征。
苏文渊望着殿下众人,心中的忧虑却愈发浓重。他深知,这场战争远非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蛮族此次突然大举进攻,背后必定有着周密的谋划,说不定还有朝堂内部的奸细与之勾结,通风报信,泄露军机。而两位皇子一同出征,虽能鼓舞士气,可他们身后的势力集团难免不会在战场上明争暗斗,给敌人可乘之机。再者,赵猛将军虽然忠心耿耿,但他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能否承受得住这一场恶战的压力,实在堪忧。
退朝之后,苏文渊独自回到宰相府,坐在书房中,对着满案的书卷发呆。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堂上的那一幕,思考着应对之策。他试图从过往的史书中寻找相似的案例,汲取经验教训,可每一个时代的局势都不尽相同,历史虽能给予启示,却无法提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