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事。只是看你忙了一早上,连口茶都没喝,特意给你端了盏热茶。”
周桐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依旧沁人心脾。他放下茶盏,握住徐巧的手,低声道:“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徐巧脸颊微红,轻轻抽回手,低声道:“桐哥哥,大家都在呢。”
周桐笑了笑,转身对众人说道:“今日事务繁多,大家先去准备吧。辰时急务堂开堂,务必准时到场。”
众人应声散去,厅堂内只剩下周桐和徐巧。周桐长舒一口气,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低声道:“巧儿,桃城百废待兴,我真怕自己力不从心。”
徐巧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桐哥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有大家在,桃城一定会好起来的。”
周桐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是啊,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晨光洒进厅堂,映照在两人身上,仿佛为这忙碌的清晨增添了一抹暖意。
辰时初刻,县衙后堂
周桐与陶明对坐于一张老旧的木桌旁,桌上摊开几卷泛黄的账册,墨迹斑驳,显然已有些年头。陶明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此刻正用枯瘦的手指指着账册上的数字,眉头紧锁。
“小周啊,”陶明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去岁钰门关战事吃紧。当时大伙儿都上山避难,今春若误了播种,怕是要闹饥荒啊。”
周桐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木窗,望着衙门外那棵枯瘦的榆树,树梢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显得格外刺耳。
他沉默片刻,转身问道:“陶老,山上避难百姓带回的粮种还剩多少?”
陶明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只够播三十亩,且多是陈年旧种,发芽率怕是低得很。”
周桐走回桌旁,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思索片刻后问道:“城中富户可有存粮?能否借来应急?”
陶明苦笑一声:“富户们早在前些日子就纷纷闭门谢客,说是自家也不宽裕。我派人去问了几家,连门都没让进。”
周桐冷哼一声:“这些人,平日里倒是威风,一到紧要关头就缩头缩尾。”
陶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过,倒是有个线索。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