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臣弟之见,周桐与欧阳羽二人,在与臣弟相处之时,皆是谈吐得当,每一言每一语皆显露出其见识颇为广博。皇兄可还记得,他们此前于钰门关,仅率一千守军和一万杂牌军,却能在困境中坚守十数日子,这般作为,足以证明他们有勇有谋,绝非泛泛之辈。
臣弟窃以为,不妨以文书嘉奖,令其进京领赏为由,先将他们召至京城,待他们进宫面圣之时,陛下亲自考察一番,一试便知其深浅虚实。”
沈渊微微点头,那明黄色的龙袍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衣摆上精致的刺绣似在闪烁着光芒。他手抚着下颌,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仿若在脑海中已然开始精心谋划着如何巧妙地考察周桐与欧阳羽。
“四弟所言甚是有理。此二人着实引起了朕的好奇之心。若他们当真怀有大才,于我大顺而言,无疑是天赐之福,可堪大用。”
“皇兄且宽心,待臣弟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便即刻命人传旨,让他们速速进京面圣。”沈太白言辞恳切,语气中满是恭敬。言罢,他微微欠身行礼,随后便缓缓起身,准备退下。
待沈太白转身离去,沈渊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那些诗句,脑海中忽然想起沈太白说周桐身旁有一女子,唤作徐巧。
他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对着身旁的侍从轻声吩咐道:“去,暗中查一查那周桐身边的女子徐巧,朕倒要看看她是何来历。”
侍从领命匆匆退下。
深渊正在低头想着拟写文书的事情。
沈乔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御书房。
沈乔今日身着一袭粉色的宫装,裙角随风轻轻摇曳,头上的珠翠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兴奋之情。
“父皇,父皇,您可知道那桃城传来的诗句?如今在这京城之中可都传遍了,尤其是那周桐所作的《青玉案·元夕》,女儿听闻后,亦是惊叹不已。母后对这首词亦是喜爱至极,反复诵读,赞不绝口呢。”沈乔莲步轻移,走到沈渊身旁,眼睛亮晶晶地说道。
沈渊看着女儿那兴奋的模样,脸上露出一丝宠溺的笑容,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
“哦?你母后当真如此喜爱?朕瞧这词确有其精妙之处,属实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