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凤凰网对李娟的采访和董宇辉对李娟的采访放一起对比,高下立见
当董宇辉遇见李娟:一场访谈,窥见灵魂深处的共鸣
还记得董宇辉与李娟的那场对谈吗?没有咄咄逼人的追问,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温柔和理解,像两个老友围炉夜话,在不经意间触碰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这场对谈,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对生命体验的深度分享,也让我们看到了访谈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却少之又少。很多访谈节目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度,往往流于表面,充斥着预设的剧本和刻意制造的矛盾冲突。主持人像个拿着题卡的考官,急于从嘉宾口中挖掘出爆炸性的新闻点,而忽略了对嘉宾内心世界的真正关照。
董宇辉与李娟的这场对谈,却像一股清流,缓缓流淌进人们的心田。董宇辉没有按照既定的脚本,而是从李娟的经历和感受出发,用自己的故事和李娟产生共鸣,引导她敞开心扉,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自我。
前两天,一场网红主播董宇辉与作家李娟的对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说是“假文化人遇到真文化人”,有人说是“理想撞到了现实”,还有人在他们各自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管是非对错,流量都转化成了销量,近2个小时的访谈,在全程没有介绍书籍的情况下,李娟的作品销售超过20万册,最高在线人数超过了40万。
意料外的率真
直播前,李娟坦言对董宇辉列出的采访提纲作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好几晚都没睡好,“豁出去了”,才来到直播间。用当下流行的bti人格测试来说,李娟妥妥是个性格内敛的“i人”。但是董宇辉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却让李娟错愕,这和她准备的完全不一样啊?因而在镜头前,她表现出了紧张、不安,以及一些慢节奏的停顿、空白。
当1993年的董宇辉提出可以和1979年的李娟做朋友时,很多人感觉到的是一种男性的“爹味”,以及当李娟自我剖析时,董宇辉的鸡汤式安慰也被认为没有必要。其实,李娟既然愿意冒着巨大的不适走进直播间,一定是对董宇辉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