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儒之所以这么爽快,还有另外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那就是他觉得,自己只怕是教不了顾鹤几年了。
这倒不是说他不愿意继续教了,而是因为三皇子年纪渐渐大了,快要到启蒙的时候。
到时候按照国朝制度,自会选拨伴读入宫,而挑选的条件,一般则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出身背景。
其中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不用多说,这个出身背景,则是多选自宗室子弟、功臣子嗣或民间神童。
顾鹤就完美符合功臣子嗣和神童这两项,再加上本就良好的关系,几乎可以说是必定会被选中。
所以王大儒也愿意让顾鹤这一两年轻快一些,倒是顾鹤此时还没想到这些。
只是看王大儒松口,立马就答应下来,生怕王大儒还有个但是:“多谢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期望的。”
王大儒这里说通了,芸娘自然也不是问题,不过府里最能打的一批,都跟着老侯爷去了西北。
要练就练最好的,顾鹤便打算等老侯爷回来以后,再让他给自己挑一个枪棒教习。
在兵马到达当天,做为统兵大将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是交换符印,将兵马统一交还给三衙。
对于老侯爷,赵祯这次的记功可谓是爽快至极,赏赐也是毫不吝啬。
毕竟他能给顾鹤的东西着实不多,干脆就记在了老侯爷这个当爹的头上。
光化军节度使、持节襄阳诸军事、襄阳刺史、镇国大将军、上柱国、开国襄阳侯,外加食邑三千户、实封七百户,还有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帛,这赏赐之丰厚,简直令人咋舌。
品阶更是一举跃升至从二品,节度使的身份让他得以享受“使相”的尊荣,俸禄与宰相并驾齐驱。
当然,这不过是虚名一份,与唐朝时那权倾一方的节度使已是天壤之别。
不过这些头衔虽能带来丰厚的地位和俸禄,却并非实职。
代表实际职务的差遣,赵祯并未给出来。
毕竟,能匹配这等品阶的实职,也只剩下枢密院的职司了。
对此,老侯爷倒是淡然处之,左右年事已经大了,有战事时便披甲上阵,无战事时便在家陪伴妻儿,享受天伦之乐,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