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了,要么就按照自己说的办,要么就干脆一个都不要进宫。
勋贵这里,虽然大部分勋贵人家因为没有沾着好处,不愿为此事出头。
可就齐国公府、宁远侯府、襄阳侯府,以及相亲近的一些人家,也在朝中展现了一番力量。
外戚这里倒是平静,不管是曹家此时主事的曹侑还是李家主事的李用和,那都是谨小慎微之人,根本就不想掺和。
倒是张修援又动了心思,为了塞人出面找了赵祯,倒不是说她跟舅舅家关系好,单纯是因为看到曹家有人,她也想要同样的待遇。
可这个位置都是有限的,赵祯不可能因为张修援的小脾气就同意。
最后也不知是谁脑瓜子先开了窍,张修援自己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不再要张家人进来,而是推了王拱辰之子。
这样就算是文臣一系的,赵祯思索过后便也答应了下来。
最终文官们还是选择了妥协,因为自家知道自家事,文官集团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不同意,总有人会同意的,到时岂不是平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只是赵祯也做了一定的退让,比如在授课上,除了王大儒以外,赵祯还同意了王尧臣一同进翰林学士,一起为三皇子启蒙。
一切商议定后,圣旨立马就传到了各府当中,然后平宁郡主便带着丈夫、儿子,以及一马车的礼物,赶了过来。
同样如此的还有顾偃开和小秦大娘子,只是这回顾廷烨没有来,也不知是不是还在生气。
顾鹤本来进宫次数就多,跟三皇子关系也好,对于这事本就没有多欢喜。
等进宫后再碰到油头粉面的曹评,以及面容不咋的李炜,那心情就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