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还自称“东平郡王”,任命张峦为宰相、卜吉为枢密使。
但大宋此时正值巅峰,这场起义不过是藓疥之疾,根本不足以撼动大局。
本来按照赵祯的想法,只想派一名文臣前往贝州,剿抚并用将起义平定就行。
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一年宫里又添了两位公主,喜上加喜,让赵祯皇帝心情大好,决定要给老侯爷再加些恩赏。
于是,索性将这份必胜的差事交给了老侯爷,让他去打下这场胜仗。
这可把顾偃开这个实权侯爷都羡慕坏了,心里直痒痒,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纷纷请旨就想要加入其中,去战场上分一杯羹,即使自己去不了的,也想把族中子侄塞进去。
顾偃开其实也想如此,只可惜老大顾廷煜年纪倒是合适,拖在了身体上,老二顾廷烨才刚十二,放进去着实不像话,他多少还要些脸面。
为此,顾偃开还狠狠教训了顾廷烨一顿,责令他乖乖练武,别再到处瞎晃悠。
这请托的人络绎不绝,亲朋故旧纷纷涌向襄阳侯府,使得侯府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老侯爷心里明白,全部收下是不可能的,但全部拒之门外也不行,他还想给顾鹤多留些人情呢。
无奈之下,老侯爷只得硬着头皮去找赵祯请旨,他精挑细选了一些有真才实学之人,准备充入军营。
赵祯皇帝也算给面子,爽快地答应了老侯爷的请求,配合地将这件事办得妥妥帖帖。
如此一来,襄阳侯府既不得罪人,又收下了这份人情,皆大欢喜。
而在这份名单当中,顾鹤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忠勤伯府嫡次子袁文绍。
以无品阶的进义校尉寄禄官入军,可以看得出来,忠勤伯府在汴京是真的没有什么牌面,连个品阶都没混上。
不过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些年顾鹤在乾元节上,就没怎么见过忠勤伯府的人,圣眷差成这个样子,想有牌面也难。
只是提到他了,倒是让顾鹤联想到了盛家来,也不知道他跟华兰定亲了没。
老侯爷见顾鹤盯着名单发呆,好奇地凑过来,眯着眼睛望了望,问道:“怎么,你跟这个袁文绍有过交集?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