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鹤出生一年以后,也就是宝元元年,元昊正式于兴庆府登基称帝,国号定为大夏国。
并于次年正月,遣使来给赵祯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赵祯虽然以仁慈着称,可对于这种蹬鼻子上脸的行为,肯定也是不能答应的,立马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自此大宋与西夏就进入到了战争状态,只不过大宋兵备松懈已久,面对野心勃勃的元昊,接连大败。
从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整整三年时间,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三大战役中全部败北,损失了数万兵马,十几员战将。
当然,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虽然是三战三捷,可毕竟国小民弱。
大宋在开战之初,就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民怨沸腾。
再加上西夏与辽国关系恶化,做为大宋、辽国、西夏这三方中,最弱的一方,元昊只得主动向宋朝试探求和。
赵祯对于大宋几次惨败也是心有余悸,不想再打这种仗了,也就同意了下来。
可接下来,赵祯也有意借这个暂时的和平时机,重新在西北编练兵马,主要元昊的可信度实在存疑。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就长期在西北驻守过的老侯爷就被想了起来,被赵祯给召回了汴京。
老侯爷在接到诏命的同时,也接到了顾偃开派人送来的密信,信中大致介绍清楚了赵祯的态度。
考虑到在去汴京之后,很有可能就会再去西北领兵,一两年内都不会回来。
老侯爷就面临一种选择,是把顾鹤和芸娘带去汴京,还是继续留在襄阳。
站在庭院之中,老侯爷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最后下了决定,直接把人带到汴京去。
襄阳虽然安稳,可那是因为他在,他可还没有忘记,之前四房所做的事情。
把幼子和心思单纯的正妻留下,他心中终究是放心不下。
决定既定,老侯爷便开始忙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