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的冬日,韩远独自站在二楼的窗前,目光投向院中来来往往的匠人。他们脚步匆匆,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又很快消散。
“七八十贯”韩远低声呢喃,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扩张计划需要每天稳定的七八十贯销售额,这意味着从生产到配送,需要三四百人的规模。
院子里,几个匠人正在搬运面粉。他们弯着腰,肩上扛着沉重的麻袋,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看着这一幕,韩远不禁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
制作面点需要人手,粮食加工需要人手,配送销售更需要人手。一个熟练匠人一天能做五百个馒头,但要把这些馒头及时送到各个店铺和酒楼,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掌柜的,这批面粉要送到哪儿去?”院子里传来询问声。
韩远回过神,对着窗外喊道:“送到东城市集的新店去!”
“好嘞!”匠人应声,继续忙碌。
十一家店铺,数不清的零售员、配送员、推销员,再加上管理人员和仓储人手,韩氏企业的用人需求正在暴涨。若把皂碱处和建设部也算进去,韩氏商号扩张后需要的人手至少要五百人。
“五百人”韩远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苦涩。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招工难度堪比登天。府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工匠也是农闲时才能兼职。
“掌柜的!”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东城市集那边又来人催货了!”
韩远皱眉:“不是昨天才送过去吗?”
“卖得太快了,今早就卖完了。”
“让他们再等等。”韩远摆摆手,“现在人手不够,做不了那么多。”
匠人退下后,韩远在屋内来回踱步。韩家峪的村民们现在能来做工,不过是因为冬季无事可做。等到春耕时节,谁还有空来做蜜糕?
用这些农户做匠人,简直就是在赌运气。哪天他们要去服徭役,或是被征召去打仗,自己的生意岂不是要停摆?
正当韩远一筹莫展之际,院子里传来一阵嬉闹声。他走到窗前,看到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帮着搬运面粉。虽然个子不高,但动作麻利,配合默契。
“小心点!”其中一个男孩提醒同伴,“别把面粉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