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配置齐全。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墙角还有个小菜园。
孙大婶把最大的两间房腾了出来,一间给林明远,一间给姐妹俩。屋里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铺上了新褥子。
“这褥子是我给两个儿子准备的,”孙大婶擦了擦眼角,“他们走得急,都没来得及用。现在给你们用正好。”
林明远看着热情的两位老人,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租房这么简单,更像是认了两个忘年交。
夜深了,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林明远躺在火炕上,听着外面的虫鸣,思绪万千。
从城市来到农村,一切都要重新适应。但有了这个温暖的“家”,似乎什么困难都不那么可怕了。
第二天一早,林明远就开始着手准备建房的事。他先是去找了李大叔,商量买木料的事。
“木料倒是有,”李大叔摸着下巴,“就是价钱”
林明远明白他的意思:“李大叔您说个数。”
最后以三袋粮食的价格成交。虽然有点肉疼,但林明远觉得值得。毕竟东北的冬天那么冷,没有结实的房子可不行。
接着又去找王婶买瓦片。王婶是个爽快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主动降了价。
“你是个好后生,”王婶笑眯眯地说,“以后有空就来帮我干点活。”
林明远连连点头。在农村,人情往来最重要。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忙完这些,他又去找韩书记商量地基的事。韩大山正在院子里和几个老知青说话。
“这房子不能随便建,”韩大山正色道,“得按规矩来。”
林明远站在一旁听着,心里暗自记下。东北的房子有很多讲究,从朝向到布局,都有一套规矩。
这时,孙巧云和孙巧玲也跑了过来。她们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脸上还带着汗珠。
“林大哥,我们打听到一个好消息,”孙巧云兴奋地说,“村东头的张叔家有个泥瓦匠,手艺特别好。”
“而且他还欠着韩书记一个人情,”孙巧玲补充道,“说不定能便宜点。”
林明远眼前一亮。泥瓦匠可是个稀缺资源,如果能请到,那建房的事就有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