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措,仿若迷失在了这片陌生的善意之中。
杨奇伟看着张全福这副模样,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轻声安慰道:“在我们圣教,没有老爷,也不需要下跪。”
“今天您能来,我很欣慰,也很高兴。”
杨奇伟语气诚恳真挚,神情肃穆认真。
此前,在王启武的协助下,圣教仔细查阅了唐县近三十年内的冤案错案,找到了足足一百多位证人。
然而,真正愿意站出来指控士绅,有胆量站出来与士绅作对的人,却寥寥无几,仅有不到五分之一。
绝大多数的受害者,哪怕心中满是冤屈,也根本不敢站出来发声。
当然,杨奇伟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更不会责怪他们,他完全理解这些受害者的心情。
在这个视普通百姓如牛马、如草芥的时代,他们早已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历经了无数的苦难。
正是这些沉重的苦难,让他们不敢言语,不敢正视,不敢倾听。
是这些苦难,无情地打断了他们的脊梁,折断了他们的双腿,碾碎了他们的内心。
所以,杨奇伟从未对他们有过一句责怪。
同时,他对这些敢于站出来,愿意直面过往痛苦与磨难的人,心中满是敬意。
杨奇伟本就出身于普通百姓家庭,又拥有两世的记忆,自然深深明白,要站出来需要多大的勇气。
甚至可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怀着同归于尽、复仇雪恨的信念,才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对于这样的人,无论出身贵贱,无论男女老少,杨奇伟都由衷地敬重他们。
张全福颤抖着声音说道:“老,教,教主言重了。老朽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为我家闺女伸冤,我~~~”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了十数年,可张全福一提到自己的两个闺女,眼眶瞬间泛红,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声音也哽咽起来。
他的声音通过喇叭,清晰地传到了二十多万围观百姓的耳中。
一时间,许多百姓感同身受,眼眶也忍不住湿润起来,纷纷偷偷抹泪。
在这个时代,身处底层的百姓,谁又没遭受过朝廷的不公对待呢?
张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