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太辛苦了”
“地又少,又不平,还不是很肥这个地。”
“搞大化水电站,河那边都是肥的,种什么都好的……”
“现在都被水淹了。”
“这几十亩都是好田的……被淹掉了。”
刚才大哥说一亩地如果顺利也可以产出1000斤的玉米。
一千斤玉米如果按了比较好的1块5一斤的话,就是一千五百块钱。
但是算下来其实化肥钱都得要三百块,更何况还要花好几个月时间护理那个地。
“更让我们感触深刻的是,再说他说如果我不种地,我又可以做什么的呢?”
“之前是可以在工厂里面打工,他也觉得打工更好,但是现在他年龄到了,然后厂里面又不要。”
“所以别无选择。”
虽然说现在机械化种植越来越普遍,但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到地势复杂的山地。
况且大老板和大企业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居多,而农民终究不是农场主,更不需要赞美。
“从小学开始,教科书就让我们赞美农民伯伯。要为农民的辛苦劳动鼓掌,可是却没有教会我们真正的去理解农民,理解一颗玉米的生长节气。”
“于是赞美成为了的事人都不知所言的空洞口号,反而成了胁迫农民被动奉献的帮凶。”
“在他们自以为浪漫的诗句里,乡村尽是一派山清水秀,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
“可是对于农民而言,山水没有诗意,田园没有牧歌,种地就是为了生存,只不过受制于表达意愿和方式,农民大多数时候都是失语的。”
“更为遗憾的是一些农民的孩子在背井离乡,卷入城镇化叙事后,对乡村越来越疏离,就会掉进回不去又留不下的陷阱中。”
少府丞张苍跪坐在堆积如山的简牍间,指尖摩挲着新收的云梦秦简。竹片上&34;田律&34;二字被朱砂勾勒得触目惊心,他忽然想起昨日朝会上皇帝的话语。
&34;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34;始皇帝的手指没有节奏的敲击着,震得雁鱼灯里的火苗忽明忽暗,惹人心烦,却又无人敢言。
&34;那些称颂井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