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数字有点让我出乎了意料,确定是一百二十万册在你们仓库里对吗?”

    “那没有一百二十万。”王莉这会儿语气平静了下来,“前几天给了北京一万五,还有一百一十多万的书籍。”

    “好的。”沪市新华书店的负责人说道,“我需要重新商议一下,和领导汇报相关情况,今天会重新打电话告诉你确切的订书量。”

    挂断了电话以后,同事询问:“王莉,是什么情况?沪市要什么书一万册。”

    “可能是弄错了。”王莉摆摆手,笑着说道:“说是要《双面人生》一万册,我说了我们首印是一百二十万,那边就说重新要开会,等到确定了要的量打电话。”

    听到了王莉的话,同事们纷纷评价。

    “要我说,十有八九不会再来打电话征订了。”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小莉会惊叹,《双面人生》根本就没什么知名度,忽然打电话来一万册,真是稀罕事。”

    王莉笑着说道:“可不是?要是沪市真的定了一万册就好了,起码过完年以后少了一个工作量。”

    李烨的眼镜要掉下来了,推了推黑框眼镜,“我觉得沪市那边是觉得要少了,等到开完会,肯定是要更多的量。所以等会肯定会打电话的。”

    王莉吃惊,“一万册已经很多了,这问潭又没有名气,目前宣传工作也只在北京进行,怎么沪市还会要问潭的书呢?”

    “要我说肯定是编辑部使力了。”李烨笑着说,“忘记了沪市有什么杂志了?”

    沪市最为出名的文学杂志就是《收获》,是1957年由巴金牵头创办的。

    巴金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言而喻,他创办的《收获》无疑是文学青年心中的圣地。

    李烨的意思很简单,他们编辑部养了一批作者,为了给《双面人生》摇旗呐喊,在书刊印出来以后,编辑部就给了不少作者送了书,希望他们在杂志上评一评《双面人生》。

    文学文章的发布可以促进《双面人生》的销售,现在《双面人生》开始发售,估计编辑部那边请来的作者也写了文章。

    “《收获》是明天发刊。”李烨肯定地说道,“肯定是有评论文章,所以沪市那边的新华书店收到了消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