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车间主任
听到陈海的话,陈江拧了一下午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一瓶罐头,基本上是由六两山楂和一两半的白糖和一两半冰糖熬出来的。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哪怕是算上罐头瓶,人工、电费和燃油等费用,成本也绝对不会超过一元钱。
粮食局那边陈江已经通过黄宁打点好了关系。
他收来的粮食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都会按照五毛八的价格,以精品粮的价格回收。
当然了,粮食局的领导不会白忙。
这五毛八的单价里面有五分钱,陈江是要送回到领导的腰包的。
处处关系,处处回扣。
有钱大家一起赚,那大家就会都希望你赚的更多。
将近九百瓶罐头,换了五千斤粮食。
这一趟的纯利,纯利至少一千三四百块钱。
而这还只是这个小工厂第一天的试运行,算上反复确定罐头用料配比,生产线只运转了半宿的结果!
这个新的厂房周围没有民宅,不存在什么噪音扰民的问题。
如果再招些人,二十四小时两班倒,将生产线全力运转起来的话,一天至少能搞出三千瓶罐头。
那样的话,一天的纯利就是四五千块!
“把宿舍的人都交出来给山楂卸车。”
陈江对着石燕开心说道。
“明天我去市场招人!”
陈江叼着烟坐在院子里,脑子里则是开始盘算起了这买卖后续的发展。
建和县生产罐头的厂家不止自己这一个,大大小小的罐头作坊足有十几家。
其中还有一个大型的综合罐头厂,比他的还要大一些,产品更是撒便了整个丰林市。
只不过这些老板的思路实在是太古板了些,虽然有分销渠道,可最末端也就是到了一些供销社而已。
这种分销方式,好处是一旦谈妥,销售渠道便十分稳定且长久。
可坏处却是,这种销售是被动销售。
只能等待谁家有事情,或者逢年过节走动的时候,百姓自己上门去买罐头。
这也就是黄宁口中说的,做罐头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