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农村小院里,七十几岁的晓妍虽已白发苍苍,但眼神中依然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她决定挑战刺绣一幅《清明上河图》,这个想法犹如一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小院,晓妍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手中捧着一本《清明上河图》的画册,眼神专注地看着每一处细节。微风轻轻拂过,翻动着画册的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幅图描绘得如此生动,我一定要把它用刺绣展现出来。”晓妍喃喃自语,眼神中透着坚定。
为了准备刺绣所需的材料,晓妍不顾年迈,亲自前往镇上的绣品店。店里琳琅满目的丝线和绣布让她目不暇接。她仔细地挑选着每一种颜色的丝线,犹如在挑选最珍贵的宝藏。“老板,这种淡蓝色的丝线再来两捆,还有这种米黄色的,也多拿一些。”晓妍一边挑选一边说道。老板看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好奇地问:“您这是要绣什么大作品呀,用这么多线?”晓妍微笑着回答:“我想绣《清明上河图》,这图颜色丰富,不多准备些线可不行。”老板不禁竖起大拇指:“您可真厉害,这么大的工程,一般人可不敢尝试。”
挑选好丝线,晓妍又精心挑选了一块质地精良的白色绣布。抱着沉甸甸的材料,晓妍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小院。她将绣布平整地铺在屋内的大桌子上,用手轻轻抚摸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绣品完成后的模样。
一切准备就绪,晓妍正式开始刺绣。她戴上老花镜,拿起绣针,小心翼翼地将一根褐色的丝线穿过针眼。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七十几岁的她来说,却有些吃力。线穿好后,晓妍开始按照画稿在绣布上勾勒出《清明上河图》中一座小桥的轮廓。
然而,刚开始绣,晓妍就遇到了困难。《清明上河图》中的线条复杂多变,人物、建筑、船只的线条都需要精准地表现出来。晓妍绣的第一针就有些歪了,她皱了皱眉头,轻轻地将线抽出来,重新再来。一次、两次、三次……晓妍不厌其烦地尝试着,额头上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可不行,得静下心来。”晓妍对自己说道。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中多了一份沉稳。这一次,晓妍下针精准,线条流畅,慢慢地,小桥的轮廓在绣布上清晰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