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可以帮家里干活儿的年纪。去不起镇上念书,平时跟着孩子爹夏天打猎,农闲时跟着村里的木匠学手艺。二儿子小西九岁多了,和哥哥完全是两种性情,他从小调皮捣蛋,但聪明伶俐,鬼主意最多,村里的一群小孩儿都围着他转。小女儿南南今年七岁,长得眉清目秀,因为前面有了两个儿子。这个女儿的出生倒是随了惠英两口子的心愿。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人对这个小女儿却极尽疼爱。
这几年风调雨顺,夫妻俩又都勤劳能干。公公是村里的一村之长和萧家族长,萧家在村里是大姓,所以平时自家的日子也算过得顺风顺水。这两年两口子攒了点儿钱,正准备狠狠心把二儿子小西送到镇上读两年书。没想到天上掉下了个族妹,带来个女婿居然是教书先生。这让两口子欣喜不已,对着芸娘自然就亲近了几分。
&34;咱们村咱们萧家是大姓,占了一多半的人口。从村子中央到村东头多是咱们本家人村西头住着的以田姓居多。他们当年也是从外地举族迁过来的,除了咱们萧家,他们就是村里人口最多的了。其他的张,王,李,赵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迁过来的。慢慢的你就知道了。&34;
惠英仔细的向芸娘交代着村里的情况。芸娘笑着说:“好的,惠英嫂子,我都记下了,你说了这半天,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惠英看了看桌上的细磁茶碗,两手轻轻的交叉握了握,没有伸手。
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对了,除了田家那些人,咱村还有两户人家,是兄弟两个,也算是咱们村里的能人。哥哥是个石匠,弟弟是个木匠,虽然人丁不是很旺,但兄弟俩都孔武有力又肯干,娶的媳妇也都能干,兄弟俩上山能打猎,下山有手艺,能挣钱,关键是他们兄弟两个齐心,两个妯娌也和睦。两家人抱团,虽然搬来这村里年头不长,倒也没人敢欺负他们。而且这兄弟俩为人也实在。咱们这个学堂,景先生要的桌椅板凳就是张家二弟在连日的赶工呢。还有因为张石匠那个大儿子大力也要来咱们学堂。所以兄弟俩说桌椅板凳只收木料钱。”
惠英滔滔不绝的说着,芸娘赶紧把茶递到她手里,说:“嫂子,你喝口茶,润润嗓子。”
“你家这喝茶的碗看着就金贵,我这捧在手里,心里都害怕一不小心碰坏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