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二十套桌椅送到了景家学堂,学堂正式开始授课了。学生的年纪参差不齐。小的五六岁,最大的有十一二岁了,再大的孩子,已经是家里半个劳力,虽然景先生的束修要的不高,但乡下人家一般也舍不得,让快要长成的劳力扔下手中的活计去学堂,里外里差着两份收入呢。
第一天来上学的孩子,大概是在家里被父母拎着耳朵嘱咐过了。再加上到一个从来没有来过的环境,多少有些怯生。所以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坐在板凳上。
一群熟识的小伙伴,以前天天在田间地头,村口树下追逐打闹。如今第一次板板正正的坐在一起,相互之间又新鲜又好笑。谁也不敢大声喧闹,只是有那调皮的,偷偷的挤眉弄眼,按捺不住心里的兴奋。
一袭长衫,玉树临风的景先生缓步走了进来,一群乡下的孩子都不由得看呆了,有那嘴快的偷偷在下面嘀咕:
“先生长得真好看。”
“就是,先生咋比女人还白呢?”
……
声音虽然小,却架不住景昭耳聪目明。他轻咳一声,目光向下一扫,果不其然,如他所料,所有孩子的桌上都干干净净。空无一物。
没办法,乡下没有几个读书的。不知道是不懂得还是是舍不得银子,于是装作不懂得置办笔墨纸砚。他这学堂一开张就能收到这十几个学生,无非是因为他收的束修便宜。这比镇上便宜一多半儿的束修,十几个孩子,还有一多半儿是扛着粮食和自家打来的猎物来抵的。看那几个流着鼻涕的四五岁的孩子,估计把他这里当做看孩子的所在,腾出家里的人手,好去做活计了。
不过这难不倒走南闯北的景先生,他早有准备。冲旁边充作书童的儿子景昊使了个眼色,景昊就飞快的搬来了一摞薄薄的石板,又端来了一摞子木碗。
窗外,芸娘领着默不作声的水瑶在偷窥新鲜出炉的景先生。
水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上学堂拿碗做什么?难道这里的学堂和家里的不一样?
景先生食指清扣了一下桌子,开口道:“既然你们没有准备笔墨纸砚,咱们今天就因陋就简,每人一方石板,一枚木碗,碗中至清水,以指蘸水为墨,以板为纸学习书写。现在都上前来,各自领取自己的器具。取水后